倪萍的煽情、白岩松的“忧国忧民”、水均益的“兰州味普通话”,早已是观众熟知的“主持人病症”,甚至于成为“疑难杂症病候群”了。那么,面对观众的反面意见,主持人自己是否“认账”呢?他们能够从心里接受并认同这逆耳之言吗?种种迹象表明,这些个问号很难拉直,倪萍、白岩松、水均益分别在不同的场合就自己的“短处”发表意见,但话里话外仍透露出极力为自己开脱之嫌。
面对观众的批评和来自媒介的“逆耳之言”,倪萍似乎总有点沉不住气,老想找机会给自己辩解,当年刚接下《文化视点》的时候,有人评价说“倪萍没文化”,倪萍就忍不住了,借一次参加节目之机“假公济私”地说起了有没有文化这个问题。其实这又何必!有没有文化不是自己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的,别人说也不管用,你只管使足了劲儿把节目做好就是,栏目拾掇漂亮了,“没文化”的叫骂声也就自生自灭了。
不过,现在的倪萍已经聪明多了,不再像以前一样“直愣愣”地回敬反面意见,懂得运用幽默和自嘲这一“高级战术”了。在2000年春节晚会上,她从主持人的岗位上“解甲归田”与赵忠祥一起客串小品,小品的主要内容就是拿彼此的弱点开涮:赵忠祥攻击倪萍说你太煽情,倪萍就攻击赵忠祥说你翘兰花指。试想,杀人不过头点地,我自己先把自己放倒了你还能说什么?
客观地说,白岩松也是相当不错的一位主持人,可偏偏还有人骂他“根本不懂体育”,更有人在白岩松的面部表情上做文章———说他总是“忧国忧民”一脸的严肃。不是有个段子吗?白岩松、水均益一出来,坏了,肯定出大事了,小崔一出来,得,多大的事也没了。对于观众的挑剔,白岩松“护短”之情溢于言表,“我不知道大家为什么总是从脸上看问题,这不太重要,重要的是你语言的节奏和讲话时的激情,如果说我在做节目时没有激情不活跃,很严肃枯燥,那人们早就不接受我了。”
要说水均益的普通话,那实在是令人不敢恭维也不能恭维,在央视众多大牌主持人当中,普通话说得这个样儿还能稳坐大牌主持人交椅,大概除了水均益没别人了。就普通话不标准这个问题,记者曾经当面采访过水均益,他倒并没有不好意思,他说自己从小在兰州长大,“底子太差,中学时才学说普通话,能说到今天这个程度还算不错了呢!”言外之意,我要是说得再差一些也是有可能的。(长江日报邓鲁平)